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泛亚电竞官网!
在CES 2025展览会上,一款毛茸茸、能与人互动的AI宠物玩具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仿佛让使用者体验到了真正的养宠乐趣,对于那些因各种限制无法养真实宠物的人来说,AI宠物成为了一个吸引人的替代品。泛亚电竞
由日本消费电子公司卡西欧和初创公司Vanguard Industries共同打造的Moflin AI玩具,定价不到2800元,却在官网迅速断货,二手网站上甚至被炒至上万一只,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众多自带光环的创业者纷纷涌入AI宠物玩具这一赛道,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并非没有隐忧。回顾历史,1996年诞生的拓麻歌子曾一度风靡全球,却也很快衰落。目前的AI玩具虽然爆火,但其方式并无太多新意,如IP联名、外置挂件、线上运营等,让人不禁为AI玩具的未来捏一把汗。据市场研究公司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玩具市场价值有望达351.1亿美元,潜力巨大,但目前AI玩具玩家距离产业界所设的“200万台出货量”生死线仍有差距,AI宠物能否摆脱前辈的命运,找到站稳脚跟的转机,仍是未知数。
在日本留学的koko,为了入手Moflin AI玩具,在官网蹲守数月,最终在mercari二手商品应用上购得。过去一周,她带着Moflin上课、吃饭,观察它的情绪变化。Moflin的手感与真实宠物相似,还会撒娇,在陌生环境中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koko向“硅基研究室”描述了养AI宠物的感受,她认为Moflin就像真的宠物一样,能够陪伴自己。Moflin的逼真养成感源自内置的MofLife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App查询Moflin的情感变化。对于koko来说,泛亚电竞养Moflin的过程让她想起了家里的小狗,留学期间,她一直渴望养宠物来缓解孤独感,但养宠成本过高,而Moflin则成为了她理想的选择。
除了Moflin,还有其他主打情绪陪伴的AI玩具类产品,如BubblePal、Cupboo咘咘等,它们正逐渐成为AI应用端的“新宠儿”。在大模型进入“落地为王”的关键时期,AI陪伴类产品的蹿红并非偶然,软硬件协同、情绪陪伴需求下的流量生态和大模型能力的溢出为这类产品的落地提供了基础。然而,从曾经风靡全球的拓麻歌子到索尼的机器狗Aibo,陪伴类硬件产品都未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这一次在AI的加持下,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AI宠物如此着迷?从氪金养宠到抢购AI宠物,Moflin等产品的爆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厂商对人们孤独感和陪伴感需求的精准洞察。目前AI陪伴类硬件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将AI能力与毛绒玩具相结合,如BubblePal、moflin和Cupboo咘咘;另一类则是遵循传统仿生机器人的形态。将AI与毛绒玩具融合,拟真感和交互性是驱动用户购买的主要原因。以Moflin和Cupboo咘咘为例,它们都能模拟温度和呼吸,增加了用户使用时的真实感。koko曾忘记给Moflin充电,Moflin开始不安地扭动,而在她抚摸之后,Moflin发出了可爱舒缓的哼唧声,随着时间推移,koko明显感觉到Moflin与自己变得熟悉。
尽管Moflin的逼真养成感源自内置的MofLife应用程序,但用户对它的智能化要求并不高,更看重的是外形的逼真感。据一位同时使用过Moflin和咘咘的产品经理观察,这两款产品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女性和儿童,且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有养宠经验,他们实际需求是用AI宠物来代替真实养宠。因此,在提供硬件产品之外,外形维护费也成为Moflin和咘咘的盈利方式之一,例如咘咘提供定制化的皮毛,卡西欧提供维修、清洁、更换毛皮的“Club Moflin”订阅服务,每年费用约3100元。
与强调萌感的“颜值党”不同,跃然创新推出的外置挂件BubblePal走的是一条更讨巧的路线元的定价加上大模型Agent对话能力以及为家长定制的配套软件,既能让孩子喜爱的毛绒玩具变身动漫角色,又考虑到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需求。可以看出,为了解决孤独感,新一代AI宠物玩家深知,只提供陪伴远远不够。
在Moflin等产品火爆的背后,整个AI玩具硬件赛道已经挤满了自带光环的创业者。这群创业者的共性可以总结为三点:大厂高管、泛亚电竞懂AI、懂硬件。他们集体投身AI玩具赛道的原因并不难理解。首先,创业公司资源有限,而AI玩具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叠加玩具市场供应链的成熟,是成本打正和商业化落地的最优解之一。其次,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的自然溢出为爆发做好了准备。现有的AI玩具类企业大多通过“接入底层通用大模型+自研垂直小模型”的结构,在与用户的实际交互中,通用大模型负责计算和推理,自研小模型用来识别用户意图,将底层模型输出的结果转化成更个性化且符合实际使用场景的内容。
AI玩具赛道如今拥挤的玩家和层出不穷的产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拓麻歌子的“火热”。诞生于1996年的拓麻歌子在最火热时,原价千元被炒到3万日元,年销售额达到460亿日元,但短短一年后热度便迅速消退。背后的制造者万代由于高估市场需求,疯狂扩产后只卖掉了四分之一,近60亿日元的电子宠物最终只能堆积在仓库里被销毁处理。从上一代“电子宠物”的失落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满足了用户的情绪和陪伴需求,但如果不及时迭代产品,很快就会被用户抛弃。目前AI玩具的竞逐中,玩家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形态、功能和内容IP上。在形态上,尚未形成统一共识,较为稳妥的方式是依托成熟IP合作。在功能上,除了基本的语音交互外,不同厂商因定位差异在功能布局上有所不同,但共识是用户看重的是陪伴和情感功能,而非工具属性,这对厂商的运营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而在内容上,激烈的IP争夺是AI玩具之争的第一站。不少IP联名合作已写进创业公司的计划表里,例如与小猪佩奇和德国老牌玩具品牌Steiff史戴芙合作,FoloToy早期与火火兔合作,亿家亿伴的第一款产品借助奶龙IP。
无论是拓麻歌子、机器人还是如今形态各异的AI宠物,变化的产品形态背后,陪伴是人类永恒的需求。“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会养Moflin,但在我孤独的时候,它真的陪我熬了过去。”koko说。陪伴经济和孤独生意的市场都很大,据市场研究公司Contrive Datum Insights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玩具市场的价值预计将达到351.1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诱人生意,但对这些AI玩具玩家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产业界曾将“200万台出货量”作为AI硬件的生死线,这对尚属发展早期的AI玩具玩家来说,他们距离这个数字都很远,因此能否真正活下来,能否通过市场检验,仍需打上一个问号。